5月SAT即将出分(又到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时刻), 这意味着无论对于即将第一次接触SAT还是需要再接再厉的学生而言,如何好好利用这个暑假备战北美8月或者亚太10月的SAT考试,就是这几个月的重中之重了。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SAT考试的学生而言,少走弯路,合理规划学习重点,把力气用在该用的地方才是关键。对于不是第一次考试的学生而言,应该吸取以往考试教训,补足弱点,再上一层楼。
SAT在改革之后的考试科目有以下4科(下面是按考试顺序排列,其中写作可以选考):
阅读(5篇文章52题65分钟)
文法(4篇文章44题35分钟)
数学(无计算器部分:20题25分钟;有计算器部分:38题55分钟)
写作(50分钟),总时间230分钟(算写作的话)
首先想说明的是,每次考试的难度肯定是有些差别的,但是因为每次考试都有难度曲线系数的调整,以及大部分学生考试的次数也都不止一次。综合而言,每一次的考试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都是公平的,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去挑选传说中考试容易的月份。
以参加考试十多次的经历告诉大家,有时考生认为简单的某场考试,可能会因为评分曲线的调整而导致分数没有想象中的好,反而言之,难度高的某一场考试,分数反而可能会相对不错,所以放平心态,以实力去应对每一场考试。
阅 读
词汇量
高中阶段的词汇量远远不足以应付考试需要的词汇量,虽然说新SAT阅读改版后的词汇量确实较老SAT少了一些,但是我们举两个不一定恰当(却很形象的)例子,就算哈佛扩招了,和大部分学生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好比房价从20万/平,降到了18万/平。SAT阅读需要的词汇量大概是高中阶段3倍左右,如果要算上一词多义的话,可能还不止。这就是很多学生做阅读的感觉:要么因为单词障碍读不懂句子和文章;要么好不容易单词都认识了个大概,结果意思还是出不来(第二种情况其实更加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有必要说明一下,防止学生走弯路,从最基础的单词层面上而言的话,如果有精力和毅力的话,最好从单词的英英解释开始记忆单词(加上例句)。因为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对于英文单词的翻译有一部分会词不达意,甚至有时候连感情色彩都会因为汉语的翻译而发生扭曲,如果这样的话,很多学生花了很多时间背了不少单词,却事倍功半,非常不值得,现在开始慢慢改起,还来得及。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1) elliptical ,有孩子来问,老师这个词中英字典上给的两个解释是"简洁的"和"晦涩难懂的",这就让孩子困惑了,怎么一个词能既有褒义词的含义,又有贬义词的含义。通过英英字典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of, relating to, or marked by extreme economy of speech or writing; of or relating to deliberate obscurity, 原来这里所谓的"简洁",是故意让别人听不懂的感觉(感觉像领导人说话的艺术: 你猜!)。
(2) virtually, 有孩子来问,老师,这个词怎么既有"虚拟的", 又有"实际上"的意思啊? 这不是一组反义词么? (一脸生无可恋状)。其实大家如果看过黑客帝国,或者盗梦空间的话,对它们里面虚拟现实的感觉应该是:和真实的世界很难区分的那种所谓的"虚拟", 所以virtually所表示的“虚拟”是接近真实世界的那种虚拟,所以表达的意思自然可以是:almost (几乎,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revisionist修正主义者, fatalistic宿命论的,vulgar俗的等)。
所以为了少走弯路,同学们在准备的第一步:背单词的时候,有条件的去背英文解释,有相对充裕时间的可以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去背,都比直接背单词书要好,虽然直接背单词书是效率最高的。当然单词还是要背的,所以需要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并且适当接受老师的指导,及时对学生们所被单词的释义所补充和纠正。
阅读理解的能力
提高自身能力的另一方面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是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单词都认识的情况下,句子理解起来还有障碍的话,那就是难句了。
难句可长可短,句子长的,语法结构复杂,当中可能涉及到从句,插入等现象。句子短的读不懂,当中可能涉及到省略,倒装等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在前期做文章精读的时候,碰到不懂的句子,务必需要及时做摘录,配合上下文反复训练找句子主干的能力,精准识别单词在语境中含义,最后求助老师,这样印象才会特别的深刻。
单词是背不完的,文章是读不完的,但是句型结构是一定能分析完的(100个典型的句子绝对能搞定所有的句型结构)。但关键是能够举一反三,换一篇文章,还能不能把相似结构的句子读懂,这是需要孩子们在平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背景知识的积累
提高自身能力的第三个方面是背景知识的积累。SAT阅读一共考察4种题材:小说,社会科学,历史和自然科学,其中大部分学生感觉难度较高的在历史和自然科学上,词汇量弱的学生还要加上一个小说。
例如,从自然科学谈的话,目前考的最多的是生物学:捕蝇草,海龟定位,大脑记忆等,来源比较多的是Science, Science News, Nature等杂志报刊,所以在平时阅读时多多留意这些信息源并做精读也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一门考试都是相对公平的,理论上文章内容理解了,就算没有背景知识也一样是可以做题的,但是有了背景知识,做题就能够快一些。所以想要比别人跑的快,起跑快也是很重要的。
历史文献类文章的背景了解就更加重要了,本来这些建国文献类的文章语言就很晦涩难懂,加上讨论的主题涉及到政体,人权,法律等,如果没有事先对相关的背景作些了解的话(联邦制,邦联制,私法,人权宣言,代表制,普选制等),考试的时候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关于建国文献类的相关背景我们前面也提及过,这里不再赘述。所以,对于背景知识,这里简而言之,就是有目的的去收集,有目的的去理解,凡事提前一步,不要临时抱佛脚。
老师的辅助
学生通过三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下面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考试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做题方法的灌输。老程一直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不是教学生精读,而是会就学生的常见错误举一反三,做到让学生在文章看懂的情况下,题目尽量不做错,一节课只讲一篇文章,讲明白两三道错题,让学生在课下的练习中能运用识别错误选项的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老师该做的。
例如SAT考试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一门很“高端”的考试,所以很多孩子做题的思路自然也倾向于选择选项中“高大上”的选项,殊不知,SAT阅读遵循的是做见即所得的答案才是对的这个原则,很多看上去“呆萌”的选项才是对的(例如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走在路上,那个女孩子的脸蛋红红的,很多孩子会凭借自身的经历去很主观的猜测小女孩是不是对男孩子有意思,害羞啦,殊不知,文章可能说的冬天的寒风把小女孩的脸吹红了呢?---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老师,这个答案也太低级了吧,太没技术含量了吧。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学生的是:文章中说到的才是答案,就算再低级也是)。
那么老师就应该就学生的这个“推理过度”的常见错误展开详细的讲解,教会学生比较正确答案和推理过度选项之间的详细区别,再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才有效率,才有针对性,而这个能力学生在家里不是特别好培养,就需要老师们提供帮助了。
所以从阅读的备考而言,老师和学生们都需要共同努力,学生们做好自己该做的,老师们才能针对学生的弱点展开讲解,两者缺一不可。就像一个合格的团队,需要有人冲锋在前,也需要有人在后方提供帮助,才能有效地提升考试成绩。
语 法
改革后的文法考试都是以篇章的形式出现的,考点的种类一般有20个左右,比较常见的有:标点符号,句间逻辑关系,词汇辨析,平行结构,从句,时态等。其中对大部分学生难度较高的是标点符号和词义辨析(这个和我们刚才说到的词汇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很多汉语意思差不多的英文单词,其实从英文的解释是能看出细微差别的)。
标点符号是因为在国内的英语课堂上,老师训练不多的缘故,真正学起来难度其实不算高,一些固定的套路只要理解了,其实难度不高的。总归语法的学习只要循规蹈矩的按照老师的分类题型走,应该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写 作
写作较老SAT的改动很大,从以前的命题式作文变成了评论式作文,是先看一篇阅读的文章,然后从阅读、分析、和写作三个角度来论述作者是如何说服读者同意他/她的观点,所以这不仅仅是写作能力的展示。首先是输入,也就是我们得很好的去理解一篇阅读所要表达的立意,并且需要整理出作者为了立意所用的一些有效的论证手法,然后再组织我们的语法,去写出一篇文章。
所以改革后的写作是一门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学生需要展示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识别文章论证手法的眼光,最后下笔还需要有文采。
虽然写作在报名的时候是可以选择不考的,但是从综合能力展示的角度来看,为了体现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还是强烈建议大家考一下写作,从某种角度也更加能证明考试成绩的真实可靠性。(最近几次考试在小范围内出现了泻题事件)。
备考资料
最后简单说下备考的资料:可汗官网的模拟题(可以在线做),也可打印纸质版;OG,也就是官方指南;考试真题。市面上的模拟题不建议大家使用,就算以上三种题目都做完了,也建议大家重新做一遍,看看哪些题会继续错,或者精读里面的文章。再就是根据文章题材读一些相似背景的课外读物,例如前面提到过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和历史类文章。
不如去领取一节试听课体验一下吧(试听课领取网址:www.acads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