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在题目设置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丰富的诗歌类别,节目中的所有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为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节目还运用了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 。《中国诗词大会》反复强调“人生自有诗意”这几个字,节目的所有玩法、规则都是为了表达这一内容——传达诗词之美以及喜欢诗词的这些人背后的故事 。
总策划聂辰席技术监制栗晓斌总监制李挺、姚喜欢、景临美术设计吕金明、吴广监制阚兆江、梁红视频制作李真源、戴晶晶学术顾问周笃文、钟振振、康震、史航、李定广、冷菘、宣明栋题库专家江舒远、辛晓娟、李天飞、莫道才、王玫、方笑一、李小龙、李南晖、曹旭、陈虎、尽心、刘青海、孙琦制片人赵音奇灯光制作殷志涛、童仪德总导演颜芳音频技术刘旭执行总导演刘磊音乐制作达达后期剪辑燕妮、张冰倩、胡淑冕、李小双、魏迪、唐宁远、刘班摄像王志刚、刘皓、何旭刚、李虎军
分季评价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带动了全民学习、诵读古诗词的潮流。这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推广方式,真正实现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了全民基础 [23] 。这档节目是传统文化精髓与新媒体艺术的完美融合,兼具文化经典重塑和社会文化重构的软性功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节目站在古代智慧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以古论今,在古诗词中寻找当代人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诉求 [24] 。(《成都日报》、《新闻战线》评)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体现了中国人精神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与眷恋 [25] 。该节目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中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在带领全中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26] 。(《浙江日报》、《光明日报》评)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把古典诗词这一中华文化精华,用有趣的题目、紧张的对抗、精彩的解读以及温暖的深情,传达给每一个中国人 [27] 。节目在唤起人们内心深层的对中国古典诗词、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关照当下的生活和人生[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广州日报》评)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关键词在于“创新”。增设“绝地反击”环节,在“飞花令”基础上再加“超级飞花令”,这些都是增添节目“好看指数”的有效手段。而在视听应用题里融入古画、民乐等元素,则让诗词变得多元立体起来 [28] 。节目努力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进一步寻求突破,首先注重突出积极昂扬的节目基调,精选出一批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滋养心灵的诗词内容,用诗意激发大众为新时代拼搏奋斗的精气神。其次注重用诗词立德树人,加大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设计力度,充分体现出近年来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果。节目还注重将新时代观众的情感诉求和文化期许与节目创新同频共振,从服务大众心理情感需求的角度创新题目、赛制、选手、嘉宾、舞美等关键环节,通过浓缩生活中的诗意增强观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大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9] 。(《文汇报》、《中国纪检监察报》评)
总体评价
《中国诗词大会》在与观众共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传承文化基因的同时,为推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全面深入实施起到了示范性引领作用,切实发挥了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节目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无疑给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是一个较为完美的载体。
《中国诗词大会》以经典诗词为切入点,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近现代诗词、毛泽东诗词,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行深耕细作、潜心挖掘,让观众深入了解诗词有关创作背景、出处典故、文化内涵、家国情怀。注重用诗词立德树人,加大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设计力度,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