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1-6年级预习单



为什么要预习?

其实早在千寻5岁左右,我们就开始了幼小衔接这场大型"预习",从识字到数感,从习惯到认知,可谓全方位准备。

好处也很明显,进小学后,我们家一直保持了“母慈子孝”的氛围,学习节奏相对从容,没有太操心。

但让我对预习体会更深的还是今年疫情。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上班变成在家Sohu,突然有了大把时间陪娃学习。

一对一的VIP模式下,效率瞬间提了起来,每天上完网课搞完素质教育,发现竟还有不少冗余,便干脆顺着往前学,不知不觉把下学期课程都过了一遍。

到了四月,疫情接近尾声,学校也终于开学。

一开学,预习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因为提前扫清了基本障碍,孩子再听老师讲就感到很轻松,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理解与思考上。

一段时间后的家长会上,老师专门找到我,激动地讲:

“千寻这学期表现太突出了,尤其是课堂互动,不仅积极回答问题,还能提出问题,提的问题都很精彩,一听就是有自己思考在里面的……”

我暗想,这都是“预习”的功劳。

现在,千寻已经习惯并喜欢上这种提前温习的形式,用她自己话说就是:“不慌不忙听课的感觉更好。”:)

暑假提前预习二年级内容,也是她自己提出来的。

为什么预习对孩子学习很重要?

我综合个人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总结出了3点:

透过预习看孩子学习能力,一看一个准

用我一个学霸朋友的话说:
预习 vs 学习 vs 复习,是区分
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关键指标。

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在预习上花的精力多,中等生在课堂学习上花的精力多,而差生往往在复习上花的精力最多。

民间有句形容学霸的谚语:“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原型依据的。

学习能力强的学霸们,预习时就把基础知识掌握了,课堂学习主要是查漏补缺、加深理解,真到临考前反而没那么多东西需要复习,轻松过几遍知识点便能稳操胜券。

反倒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每次考试前都感觉还有一大堆问题没搞定,不得不花百倍精力去复习,着急忙慌下效果还不怎么好。

所以,想知道孩子学习能力好不好,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爱不爱预习,爱预习的孩子,往往学习能力也差不离!
2

培养预习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孩子课堂上听老师授课,是被动吸收知识。孩子预习,或者预习后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是主动吸收知识。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者效果差距巨大。

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留存率(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大不相同,被动学习,学习留存率低于30%,主动学习,学习留存率可以达到50%以上。(图片来源于论文资料)

这也是教育界尤为强调自学能力的原因。

教育研究者认为,自学是一个人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行为,相对被动学习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形成长期记忆。

而预习就是十分典型的自学方式,培养预习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自学能力!

3

预习能够帮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这点我深有体会。

千寻每次预习后,往往能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对内容熟悉,课堂反应更敏捷,能积极回答老师问题;

二是预习中通过思考,提出了些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质量高。
这两个效果为她带来了老师的肯定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尝到甜头后,学习信心就强了,信心强了学习兴趣也上来了,然后又更加乐于预习。

你看,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闭环:
预习~~效率(肯定)~~信心~~兴趣~~预习

一旦孩子形成这个闭环,说实话,你在学习上操的心就少多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预习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暑假预习,不见得能使你的孩子弯道超车,却一定可以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终生受益的自学能力!
预习会导致上课时“审美疲劳”吗?

这时候,有家长可能会担心了:
“预习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不是副作用也很强呢?

比如,预习后,孩子会不会“自以为懂了”,正式上课就不认真听?要是错过老师讲的重点,反而会得不偿失吧!”

这个问题得分龄看。

对高年级学生,比如初高中孩子,预习确实有可能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这是因为孩子产生了“熟悉感错觉”,把“熟悉”当成“理解”,失去了谦逊的心态,正式上课时就爱听不听。

但对低年级孩子,尤其小学段的孩子,受限于知识积累程度和大脑发育阶段,预习还远远达不到让他们产生“熟悉感错觉”的地步。

相反,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重复是非常有价值的行为。

心理学家将“重复学习”视为低龄孩子特有的训练活动,认为熟悉的事物可以为他们带来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使其身心放松,进而发现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提出好的问题。

同时,重复学习带来变化是创造性的。伴随重复的进行,孩子会逐渐累积各种富有意义的变化,这些累积起来的变化将最终促成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图片来源于论文资料)

所以,如果你家是小学或者更低龄的孩子,你一点都不用担心预习会导致课堂“审美疲劳”。相信我,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90%都不是预习引发的。

但如果你家是初高中孩子,就需要注意预习的方式方法了,可以建议孩子“学七分留三分”或者“多提有挑战的问题”,来降低“熟悉感错觉”。
如何预习?

每个孩子所处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方法肯定也不尽相同,这里我主要以语文预习为例,分享3个适用小学段孩子的预习方法,权作抛砖引玉。

1、抓基础

小学孩子的预习,主要还是抓基础,就好像跑步,甭管路两旁风景如何,先把路上最明显的障碍物清理了,孩子才能跑得顺畅。

以语文为例,预习时朗读课文是基本,最好与孩子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孩子借语气语调的变化感受人物特性,掌握语气形容词。

在朗读过程中,孩子有卡壳的地方,一般就是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正好可以解读一下。

读完后数数有几个自然段,找找精彩的好词好句,对好词好句进行二次诵读,如有必要,还可以摘抄到预习本上。

课文后的生字,预习时不见得要写出来,但可以和孩子完成两步:“读与用”。

读就是读出来,能够认识生字并准确发音;

用就是用起来,先引导孩子思考是否是多音字,是否有形近字,然后鼓励他用生字组词和造句。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搞定了,孩子正式上课时就很轻松,会有更多冗余去思考,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甚至延伸出其它知识点!

2、提问题

“提问”是预习的点睛之笔,精髓所在。

它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孩子预习的效果,还能激发孩子思考,提高正式上课时的积极性。

预习后,如果孩子自己能够提出几个精彩的问题,就表明他已经基本吃透了课文内容。

你不用急着回答所有问题,如果是平时,可以建议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中找答案,这样会充分调动起他上课时的积极性。

如果是在暑假这种时间充裕的假期,就可以建议孩子多琢磨一下,或者借助网络等工具,自己寻找答案。

这是一条非常好的自学能力培养路径,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探寻!

3、用工具

如果你觉得,仅凭老母亲一己之力依然很难搞定的话,还可以借助好的教辅工具。

我认识一个学霸爸爸,就长期用专业教辅悄咪咪为娃助力。

我看了下,书中不仅把知识框架理得很清楚,还把预习任务,预习方法都列出来了,确实解放老母亲。
再欣赏下他家娃之前做的预习功课:

暑假才过去半月,我们还在预习酝酿中,这孩子都快把新学期语文搞完了,果然别人家的娃从不让人失望

关于预习的话题,就暂且聊到这里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启发呢?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是想要分享的经验,都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最后还想跟大家聊几句关于“鸡娃”的题外话,也是我自己这些年来的真实感受。

正如朋友所说,我就是那种看上去佛系,其实在教育上很花心思的妈妈,陪娃6年有余,中英文阅读、启蒙思维、性格培养、开拓眼界......哪样都没拉下。

后来我才知道,这叫“素鸡”(“素鸡”就是素质鸡娃的简称)

这个称呼我还是蛮接受的。

希望孩子走得更远更高,是很多妈妈的梦想,我也不例外,这没啥不好意思的。

看到千寻一点点进步,“愿意去努力,在努力中为自己赢得信心”,我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孩子很好的状态,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而我也在“被迫自鸡”中不断成长,人到中年,还能焕发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失为另一种收获。

但我最大的收获还不是这些,而是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妈妈,从此不再孤单。

每天公号后台,都能收到几十甚至上百条留言和咨询,有问亲子阅读的,有求好片资源的,也有咨询幼小衔接,专注力的……我感同身受于大家的辛苦,也为大家的用心感动。

2020,真的好难,但做父母的中年人再难也没法撂挑子,于是“自鸡”成了我们的习惯,亦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加油,同行的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